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知识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的加工,形成对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知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没有这个起点,学生就只能从字面上死记一些空洞的概念或法则,而对概念和法则所反映的实际事物一无所知,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曲解 。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学生观察活动的目的越明确具体,计划步骤越周详,观察效果越好。所以,每次观察前,要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哪里是观察的重点,哪里只要一般了解,这样才能得到好的观察效果。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学生可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任务,选择有效的观察方法或观察顺序。观察可以按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进行,也可按由近及远,由远及16 近的顺序。选择什么样的观察方法,要根据需要确定,不能顾此失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观察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对要观察对象加以分析,不要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分析得越仔细,观察得越全面越深入。
灵活选用实物和模象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实验、现场参观等,都是通过实物直观的途径为理解知识提供感性材料。在这种感性材料基础上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的关系比较切近,有助于提高理解的正确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很快地发挥作用。
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对各种图片、图表、模型等的观察,均属于模象直观。由于模象直观能根据教学需要使实物的特征放大、缩小、着色、变静为动、变动为静、虚实互换。因而模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例如,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有关情景及人物形象的领会;在学习历史、地理知识时,对有关历史人物事件和有关地形地貌的领会等都需要借助于言语直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电化(视听)教学是指利用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幻灯等一系列现代的手段进行教学的一种直观形式。利用电化(视听)教学,可摆脱时间限制,可放可停,可以放大,可以缩小。根据需要,可将事物的重要特征进行特写,它可以重复,且生动形象。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要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在观察结果后,运用分析整理资料的方法进行总结。总结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口头的、也可以是图表、图解的。这一要求会大大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主动性,并使观察过程变得更认真。概括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