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怎么来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闰月是农历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月份,为了调整农历和太阳历之间的误差而设立,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使农历与太阳历相符合。在中国传统农历中,每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平均为29.5天,而一年的天数大概是354天左右,比公历天数少11天左右。
而为了弥补这样的时间差异,于是就在一些年份中加上一个“闰月”,让这个年份中拥有13个月。所谓“闰”就是插入、顺延的意思,闰月就是在某些年份中增加一个月,使得这一年内的月数变成了13个,而实际天数也就增加到383天左右,接近公历的365天。
根据传统的节气和月相来推算每年添加闰月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闰月会在正月和二月之间的位置插入,原因是因为这两个月份是农历中阳历最短的两个月,如果不进行闰月调整,时间误差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