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段太尉逸事状》原文介绍如下: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祖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冠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译文如下:
段太尉出任泾州刺史之时,汾阳王凭借副元帅的身份将军队驻扎在蒲州。当时汾阳王的三子郭晞任职尚书,兼任行营节度使,把驻扎军队在他辖管区城以外的邪州,纵容士兵胡作非为。邠州那些狡猾贪婪、暴戾凶恶的人,都用钱财进行贿赂,使自己名列军队之中,子是更加肆无忌惮,官吏们都不敢过问。
每天成群结队地在街市上强取豪夺,不能满足的时候,就大打出手,折断别人的手脚,街道上到处都是被棍棒打烂的器皿,然后裸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还撞杀过孕妇。邪宁节度使白孝德由子汾阳王的原因,心中虽然悲戚却不敢说。
段太尉在泾州用文书向节度使府禀报,希望能够管制此事。段太尉到了节度使府就说:“天子把百姓托付给您来治理,而您看到百姓遭到残害,却无动子衷。将要发生大乱了,您打算怎么办啊?”白孝德说:“我愿意听从您的赐教。”
段太尉说:“我治理泾州,十分闲适,事务很少;如今百姓没有敌寇却要身遭残害心中十分不忍,扰乱天子的边防。倘若你果真能够任命我为都虞候,我就能为您制止暴乱,使您的百姓不再受到残害。”白孝德说:“太好了!”子是就应许了段太尉的请求。
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是作者给当时在史馆任职的韩愈修史时作参考的。他在《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中,谈了其写作动因:“太尉大节,古固无有。然人以为偶一奋,遂名无穷,今大不然。太尉自有难在军中,其处心未尝亏侧,其莅事无一不可纪。会在下名未达,以故不闻,非直以一时取笏为谅(信)也。”
很明显,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要辩正当时一些人对段秀实为人的曲解。事情要追溯到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的部队在京师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原卢龙节度使朱泚被叛军拥立为帝。段秀实时在朝中,一次被召议事之时,他突然用手中的笏猛击朱泚的头部,同时唾面大骂朱泄“狂贼”,终被杀害。
柳宗元对段秀实的忠勇行为深表敬仰。然而朝中也有人散布流言,说段秀实的这一举动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柳宗元听后极为愤慨。他深知其为人一贯刚直,“遇不可,必达其志”。
为了让人们了解段秀实,作者取其生平逸事三则,经恰当剪裁组织,生动描写,鲜明渲染,说明段秀实的刚勇是出自其性格之必然,从而使流言不攻自破。
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