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孩子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三是教养方式的原因。
第一,生理原因。即与孩子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的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越弱,年龄越大自主学习能力越强;还与孩子大脑发育水平有关,比如海马体的发育水平是否完善等。大脑发育正常的孩子,自主学习力就较强,他有能力保持专注,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心理原因。要想获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除了大脑、身体发育正常,孩子的情绪化、逆反心理等也起着重要作用。开心、兴奋的情绪能让孩子比较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焦虑、挫败感则会降低孩子的学习意愿。另外,有些孩子在初中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处处和家长对着干、唱反调,这也影响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意愿。
第三,教养方式。有些家长对孩子包办替代,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主,帮孩子完成,没有抓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契机。生活中失去选择的自由,在学习上也很难进行自主学习。而另一些家长则刚好相反,对孩子过度管教,导致孩子没有选择权,就会失去自主学习的意愿,陷入被动等待的状态。
首先,激发自主的行为动力。也就是让孩子自己愿意去学习,驱动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有三种,即利益驱动、压力驱动和快乐驱动。利益驱动就是对孩子有好处,这种好处可能是物质方面的,但更好的方式是非物质奖励,比如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自由自配剩余的时间等。压力驱动就是把孩子的权利和成绩挂钩,让孩子知道如果成绩不理想就会失去一些权利。快乐驱动就是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果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家长就可以从这三方面着手,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意愿。
其次,放手、让责任回归。家长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责任感,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也就是要放手,让责任回归孩子。否则成绩不好,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比自己还着急,就会把责任转移到父母身上。家长要给孩子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权利,相信孩子能够做好;要让孩子承担学习的结果,不给孩子做“挡箭牌”;要与孩子同悲同喜,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要给孩子适时提供资源,如果孩子需要帮助,家长要全力支持。
三,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目标。有些孩子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而学,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目标。日常做到这些帮助孩子找到目标。
提醒孩子多和过去的自己比较,少和其他人比较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让孩子多做家务,多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耐力向老师征求意见为孩子提供适当的生涯规划指导
第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孩子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比如家里卫生干净,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创造一个好的人文环境,家人之间关系融洽,一家人可以畅所欲言;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比如请其他年纪稍大的学生分享学习心得等。
自主学习能力是保障孩子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能力,让孩子自主学习需要父母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家庭环境和关系环境,并为孩子的自主学习保驾护航。当这些促进孩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都建立起来,家长便能收获一个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了。